在中國的梁山上,有一座陵墓,這座陵墓不僅堅不可摧,更是千年來無人能夠挖開它的地宮,那就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——乾陵。
傳聞乾陵中陪葬了無數奇珍異寶,面對如此巨大的財富誘惑下,讓無數盜墓者覬覦。千餘年來,從唐朝末年起義軍黃巢的40萬大軍,到民國時期的大砲攻打,都無功而返,是中國歷史上最難盜掘的帝陵之一。
唐朝末年,起義軍黃巢,集結了40萬大軍,企圖挖掘出其中的寶藏,他們在梁山上挖出了40餘米深的的巨溝,卻始終找不到乾陵地宮的入口。
這次盜墓行動,梁山被挖出來的深溝,最終只留下至今清晰可見的「黃巢溝」。
在五代時期,溫韜,帶領數萬名士兵大白天挖掘乾陵。然而,奇怪的事情發生了, 每次他們上山,天就突然狂風暴雨,一撤兵,天又立即放晴,如此三番兩次,溫韜也只得放棄了盜墓的念頭。
最驚險的是在民國時期,將軍孫連仲,也盯上了乾陵。用大砲攻打,炸藥炸開墓道。然而,突然冒出的濃煙和飛沙走石讓七個士兵當場身亡,其他人嚇得四散逃命。
這座陵墓不僅堅不可摧,更是千年來無人能夠挖開它的地宮。
至今的乾陵,是唐朝十八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主墓,千年沒有被盜墓者破壞,令人好奇,為什麼只有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能夠獨善其身?
這讓我們想要一窺他們生前做了什麼功業,竟然連死後都能讓陵墓得到了佛菩薩的庇護。
在唐代,佛教與國家政權的關係密切,尤其是在唐高宗李治與玄奘大師之間的互動中,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特殊的合作關係,堪稱帝王與宗教領袖合作的典範。
玄奘大師是唐朝著名的佛學家和翻譯家,從印度取經的壯舉和大量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而聞名。唐高宗不僅是這項偉大事業的支持者,也是促進佛教的重要推手。期間,玄奘大師奏請在慈恩寺內建造一座高五層的寶塔,用以安放從印度帶回的經、佛像及舍利等寶物。唐高宗迅速批准了這項計劃,並提供了大量的護持。這座塔是著名的大雁塔,不僅妥善保存了佛教文物,也成為長安城的重要景觀,至今聞名世界。玄奘大師圓寂後,高宗李治深感悲痛,並為他建造了五層靈塔,以紀念這位偉大的佛學家。隔年,因為靈塔的存在而建立了寺廟,後被稱為興教寺。
大雁塔不僅是玄奘大師的一大功勞,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透過支持玄奘大師的譯經工作,建造和重建塔廟,他們的貢獻不僅影響了當時的佛教文化,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佛教遺產。
武則天與佛教的關係,也是她一生中的一個重要篇章。她從小就對佛法有所接觸,她寫的《開經偈》到現今還被佛教徒天天念誦。
為了推動佛教的發展,武則天邀請了實叉難陀大師來翻譯《華嚴經》。她不只是出錢支持翻譯工作,還親自寫序言來推廣。這顯示了她的虔誠信仰和巨大支持,華嚴宗因她的護持而興盛。
武則天不只是把佛教當成一種信仰,她還在實際行動中不斷推動佛教的發展。
她不但請來了印度高僧沙門菩提流志,還安排他在洛陽的佛授記寺講經說法。
同時,她對義淨大師從天竺回到中國時,帶回了將近四百部梵文經、律、論,還有三百粒佛舍利,親自到東門外的京郊跪迎。武則天更學習佛陀的慈悲精神,設立了悲田養病坊,專門用來幫助貧窮和生病的人。她希望透過這些,把佛教的慈悲理念傳播開來,真正造福百姓。
中國佛教雕塑藝術在唐代綻放光芒。武則天的提倡功不可沒,尤其是龍門石窟–盧舍那佛的開鑿。據傳,她為了這尊佛像的建設,「助脂粉錢(私房錢)二萬貫」,並主持開光儀式。
唐高宗和武則天對佛教的虔誠信仰和巨大貢獻,他們不僅支持佛法,還親自參與佛教事務,建造寺廟,贊助翻譯佛經,以及護持僧侶和寺院。正如經典所言,護持正法者會得到佛、天、福、智四種保護,或許因此得到了佛菩薩的庇護,使乾陵千年未被盜破,正是佛法教義的最佳證明!